甲子忆芳华,我与中传一起走过

来源: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浏览次数:1388发布时间:2018-12-06


初心不老 耕耘不辍

专注广播电视史超过半个世纪,赵玉明老师不仅积极推动学校发展,还积极活跃在社会中。其中既有领导机关聘任的,如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担任职务;也有在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史学研究委员会等的工作。

之所以这样忙碌,赵老师有他的想法:首先,积极参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有机会和同行交流切磋,不至故步自封;其次,成为了学科带头人,有责任组织、推动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再次,以学科评审组织成员认真承担相关工作,既可以提高自身学术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学校成就。

赵老师的多年投入获得了社会的认可,1992年起领取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评为首届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十佳”之一, 2012年中国老教授协会授予他“老教授科教工作优秀奖”,2013年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从事高教工作逾30年高教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称号。而更让他感到满足的,是与专家、学者、同行探讨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和教研改革中获得的无形财富。

明年就是赵老师来到广院的第六十个年头了。退休十多年来,“不闲着,别累着”是赵老师对退休生活的定位,虽然没有了朝九晚五的工作,但他依然很忙碌。

研究广电史五十余载,收集的资料足足六千余册,赵老师如数家珍:“这些是当年从台湾带回的年鉴;那些是原来的讲课提纲,还有广播电视史志、新闻传播书刊……”在他看来,这才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赵老师将他们悉数捐赠,图书馆一层的“广电史志研究中心”由此而来。

日常生活中,赵玉明老师多与文史书籍为伴,遇有重要学术活动,他还是积极参与:“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新闻研究生教育四十周年,还是中国新闻教育的百年纪念。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新闻教育,我作为第二代新闻教师,有责任回忆第一代新闻教育家,帮助记录这段历史。”

媒介在变革,时代在发展,赵老师坦言:“毕业分配的时代一去不返了,现在的学子可以自主选择,同样也需要更多的奋斗。我所做的,就是把知道的、经历过的传递下去,希望对今后的人还有些许价值。”

从学生到老师,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悠悠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印记,但却抹不掉他的姓名,抹不掉他在广院的声与影。采访最后,耄耋之年的赵老师心心念念三个“没离开”:“我这辈子,没离开广院,没离开广电史,没离开学生。”寥寥数语,看似平静,令人动容。

(尚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