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 教育在行动|中国传媒大学携手朝阳区大中小学共建“大思政课”

来源:中国教育报浏览次数:306发布时间:2022-11-19

本报讯(记者 张欣 通讯员 王维家)如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鲜活力、贴近性,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耳入脑入心,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党的二十大刚闭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们便开始了思考。在各方的协同努力下,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着热气”“接着地气”走进了朝阳区大中小学校园,走进了大中小学思政课堂。

明媚的阳光,透过艳丽的枫叶映照在满是爬山虎的红墙上,显得温暖而祥和。在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东侧的小红楼三层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会议室里,一张大圆桌,一块大屏幕,中国传媒大学雷速体育:、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同朝阳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们齐聚一堂,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何融入思政课进行着热烈的探讨。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当下各学校最为紧要的一项任务。”参加学习研讨并领学的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这样强调。现场的教师们仔细聆听着廖书记从融什么、如何融、贯通开课3个方面提出的思路和要求。

研讨桌上,每名思政课教师的面前都摆放着一本《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思政课堂学习要点》,这是中传马院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准备的一份课程“融入”指南。翻开这本指南,“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涉及的上百个条目分门别类,一目了然。

每个条目对应哪些章节、导语如何设计、课程内容如何安排、有哪些内容可以延伸,如何才能讲活、讲深、讲透……思政教师们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精读原文,将原报告中的要点逐字逐句摘出来,与课程中的教学点相对应,精心规划每节思政课程。

“这种对应不是生搬硬套,作为大学教师,我们的课堂不能单单讲原理,在讲好‘是什么’的同时,重点要讲清楚‘为什么’,还要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同自己的学业、职业规划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做到知信行合一。”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主任高宇说。

结合自己正在讲授的“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专题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主任杨洋告诉记者,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最新成果融入思政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报告中的相关论述原原本本地传递给学生,然后结合过去五年的辉煌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讲准、讲透。这个教法让他的两节课收获了全程接近百分百的“抬头率”。

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何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们各有妙招。除了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外,讲故事也是受到中小学教师认可的方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政治高级教师王树丽认为,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董雪也非常认可思政课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她交流的主题就是“讲好中国故事,让小故事承载大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在朝阳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评价中心的统筹协调下,区内大中小学之间形成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工作衔接机制。初步建立“123N”(“1个中心、2个机制、3个平台、N个成员单位”)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体系,形成了一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工作格局,为大中小学搭建了常态化备课上课、集体研讨、问题研究的平台。

朝阳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评价中心思政教育部主任柳歆智表示,期待中国传媒大学及中传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提供高端资源和专业指导,同朝阳区中小学一起,扎扎实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更好地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

“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为契机,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方面加强合作,创新推出特色品牌课程,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贯通建设作出示范性探索。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课课堂,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廖祥忠说。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年11月19日第1版 

原标题:中国传媒大学携手朝阳区大中小学共建“大思政课”

集体备课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