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 大学生影像展晚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来源:中国教育报浏览次数:2071发布时间:2021-06-11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陈艺文)6月9日晚,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半夏的纪念”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晚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绍刚主持晚会

自2003年创办以来,“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坚持“大学生讲新时代故事”的主题,以“社会视野”和“青年视角”作为选片与评片的标准。本届“半夏的纪念”共在全球范围内征集主竞赛单元参赛作品1846部,其中剧情1094部、纪录片752部,入围作品125部,提名数量33部。

本届“半夏的纪念”共设立年度作品、最佳摄影作品、最佳制作作品、最佳编剧作品、最佳导演作品、最佳中学生作品、最佳短纪录作品、最佳长纪录作品、最佳剧情片作品等9个荣誉称号。长纪录片《他乡》荣获本届“半夏的纪念”年度作品,剧情片《甲子有三》获得最佳导演作品,《清明梦》获得最佳摄影作品,《加速人生》《跳吧跳吧》分别获得最佳长记录作品、最佳短纪录作品,《寻牛》《湖贝不再》《南方姑娘》分别获得最佳剧情作品、最佳制作作品、最佳编剧作品,《向月葵》获得最佳中学生作品。获奖者们分别来自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院校。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李众为年度作品《他乡》导演李婕颁奖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传媒大学先后推出百集视频微党课“红色文物青年说”、“百年先锋”微视频系列作品、百个“红色云展厅”音频作品、“信仰——我的入党故事”音频作品等,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国足彩网: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指示。第十八届“半夏的纪念”因新冠疫情而被推迟于今年开展,以“迟到的成人礼”为主题,秉承了“大学生讲新时代故事”的精神,鼓励青年学子坚定文化自信、关注时代发展,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作为“半夏的纪念”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半夏的纪念”开始和全国百所高校合作,开展优秀影片的“百校联展”。今年的“百校联展”活动从5月20日开始,全国共77所高校参与了第一轮联合展映活动,累计展映共约152场,为全国各地的高校师生呈现了众多优秀的参展作品,第二轮展映活动即将开始。

同时,为挖掘青年电影人的创作潜力,为青年电影人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芒果TV大芒计划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全国30所高校共同发起了青年影像扶持活动“芒种青年创作季”。活动分为芒种青年短片创投单元与芒种毕业作品扶持单元两个赛道,面向青年电影人征集优质短片项目和毕业作品,提供资金扶持和良好的影像创作环境,鼓励青年电影人关注国家战略,讲好中国故事。

 “半夏的纪念”创办于2003年。在“非典”那段日子里,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拍摄了大量原创影像作品在全校展映。当时正值半夏,同学们借用文学大师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中的“纪念”一词,将活动命名为“半夏的纪念”,意在承袭鲁迅的战斗精神。

2008年,“半夏的纪念”开始走向国际化,面向海外征片,评委会加入国际评委,展映规模扩大。2012年,第十届“半夏的纪念”得到了联合国促进两性平等和妇女赋权署的大力支持,开创“性别关注特别单元”。2019年,“半夏的纪念”首次入驻北京国际电影节,设立北京国际电影节“半夏的纪念”大学生纪实单元。多年来,“半夏的纪念”为青年搭建了专业而开放的交流平台,激励着青年影像人关注社会发展、记录时代变迁。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绍刚主持本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 大学生影像展晚会。在晚会上,深受青年人欢迎的歌手赖美云、蒋敦豪、乃万、石凯、袁咏琳、ONER-岳岳、杜天宇、蔡宇航、陈若轩献上精彩表演和祝福。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李众出席晚会,并为年度作品《他乡》导演李婕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