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惠新:追梦人永远是年轻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95发布时间:2019-12-06

有一件事令柯惠新印象很深:当时,学校因地震停课,柯老师也因此回到北京。震感稍有减弱,牵挂学生的她就立刻返回了鞍山。火车到站的时候已是深夜,刚下车,她便看到了几十名学生齐刷刷地站在她眼前。后来柯老师才知道,大家念她心切,听闻她近期要回来,便在车站连续等了几个晚上。回忆至此,柯老师的眼中依旧闪着泪花。


此后,柯老师辗转多地,但一直没有离开三尺讲台,没有放下过教师这一职业。1980年她来到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工程技术基础部任教,环境变了,可是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初心始终未改。此后,她东渡日本,赴九州大学访问交流。在知名教授浅野长一郎的建议和学校的支持下,她留在日本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但身在国外的她最牵挂的还是课堂和学生。为了早日回国,柯老师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每天仅睡5个小时左右,凌晨3点还在写论文,就这样,她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这在常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了能在3月开学前赶回学校上课,她甚至连自己学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博士学位授予仪式都未能参加。


    

(▲九州大学博士学位证书)


回国后,柯惠新倾心致力于培育人才,她于1998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00年开始招收博士生。涉及学术问题时,柯老师称得上“锱铢必较”。很多学生回忆;自己用心完成的论文经常会被柯老师一遍又一遍地修改,“通篇都是红色,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对于学生培养,柯惠新深有感触。不同的学生各有专长,柯惠新一方面引导大家补短板,一方面鼓励他们依照兴趣,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生活中,柯惠新经常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学术研究,更要诚实守信,认真对待自己的承诺。”“要懂得尊重别人,尤其是在对方提出问题和要求的时候,不论能否解答,都需要及时回复。”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对于学生,柯惠新有一份别样的感情。学生曹培鑫告诉记者,柯老师神态总是非常活泼,就像一个小女孩!


她还建立了一个特别的“学生资料库”,里面不仅记录了学生本人的信息,还有学生家庭——尤其是“第三代”的情况。每当学生家庭里有小宝宝出生,她总是特别兴奋,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大家:“我们这个大家庭又‘添丁进口’啦!”



提起柯老师,她的学生们感触颇多。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沈浩这样说:“柯老师是我的榜样,是我的引路人。”新闻学院副院长曹培鑫说:“她(柯老师)不仅开启了我的学术道路,也持续地为我的学术研究增加能量。”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王锡苓说:“她(柯老师)对谁都能保持一种阳光的心态。”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师田卉说:“柯老师是我一辈子的恩师。”


“只要你真心对待学生,学生也一定会真心对待你。”教学相长,用心呵护,师生之间最珍贵的情谊深深打动着柯惠新老师,也令她爱上了教书育人这门大学问,“如果能够重新选择,我还要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