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若楠:从年少热爱到青年执教 ,传播非洲文化是她不变的坚持

来源:新闻网浏览次数:791发布时间:2019-09-16


留学路上,暖心相随

为了帮助班上学生申请留学,李老师前后奔波,从前期申请材料的准备,中间对接国外学校,到后面等待对方回复,向留学基金委递交材料,她全程参与。李老师的保驾护航终于获得了回报,2017年10月到2018年2月,15级斯语专业的12名同学如愿赴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留学。这也是该专业历史上第一次全班同学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赴坦留学奖学金。

【赴坦留学前的送机照】

我虽然比孩子晚去了一个月,但我一直牵挂着他们。我们要求所有同学每天都要准时在班级微信群里签到打卡,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李老师郑重地说。坦桑尼亚时间比北京时间慢了五小时,那段时间里,李老师每天都得到晚上两三点钟才睡觉,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一位同学告诉记者:“有时个别同学签到晚了,坤姐依然会等到所有人都报过平安,才会道声‘晚安’,然后休息”。

等李老师来到坦桑尼亚,大家就更踏实了。一名同学动情地说,“坤姐非常热心,在坦桑时,大家会在坤姐租的房子里一起做饭、一起聊天、一起跨年,像家里一样,非常温暖。”

15级斯语专业学生李仪丹感慨:“坤姐平时也对我们十分照顾,大一中秋节,多数同学都不能回家过节,老师贴心地带了月饼来女生寝室和我们一起过节,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在李老师心目中,最好的师生关系是“亦师亦友”,她将这一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在她看来,每届学生都有各自的特征,需要针对性地培养。李老师指出,“每一届学生都是我的斯语宝宝。我会在对比中总结经验,更好地与孩子们相处,对每一个孩子负责。”

提起自己带过的学生,李老师如数家珍,一位2011级同学的故事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当时,这个学生想考北大的研究生,经常在北大、中传往返学习,十分辛苦。当时,李老师正在北大读博,于是,李老师每次去北大的时候都会带着他。如今,这位同学正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攻读非洲文学博士。谈到学生们的成就,李老师说,这不全是自己的功劳,是所有老师的共同努力,也与孩子自身分不开。

15级入学的第一天,李老师穿了一件黄红相间的kanga(坦桑尼亚民族服饰),大家至今都津津乐道。李老师说,我穿着非洲民族特色服装迎接大家,就是要让学生们一进校门就对自己的专业有个认识。班主任的身体力行会有助于同学们建立对专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在班级管理上,李老师一贯秉承公平民主的原则。“午餐班会、家庭party和班级聚会她特有的管理方式。“坤姐非常重视学生的意见,班里的重要事情都要大家一起讨论决定。”15级学生罗昊这样说。

去年,15级斯瓦希里语班荣获“2018年度中国传媒大学优秀班集体”。提到这一成绩,班长罗昊说,李老师经常带我们一起学斯语歌曲、一起玩斯语版的狼人杀、排练斯语版的话剧。不管遇到啥事情,大家都一起解决。“坤姐就是我们班的‘主心骨’,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班很有凝聚力!”

【坤姐和斯语同学们】

谈到今后打算时,李老师表示自己仍会经常赴非洲进行田野调查,并购买最新的教学资料。课堂也会成为自己源源不断展示非洲文化的舞台,希望她和学生们能够将中国文化带到非洲, 为弘扬中非友谊作出贡献。

(编辑:李佳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