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十三年,半夏人的情怀

发布时间:2015-06-26浏览次数:1658文章来源: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半夏”的成长之路

6月20日,第十三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在综合楼1500报落下了帷幕,留给在场每一个人的是无限的感动与鼓舞。“半夏”就这样走过了它的十二个夏天,迎来了它的第十三个夏天。为何叫做“半夏”这还得从2003年抗击“非典”那年说起。在2003年“非典”肆虐那一段日子里,学校停止了课堂集中教学活动,全力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对于学生则是停课不停学,通过分散式、实践式教学进行学习。新闻传播学部电视系02电编的同学们利用这段时间发起了这个活动,拍摄了大量原创影像作品。为了能提供一个作品交流的机会,同学们就在电视学院后面的一块空地临时搭了一个展映棚,就这样举办了第一次原创作品展映活动。当时正值半夏,同学们借用鲁迅先生最喜欢的词语纪念,将活动命名为半夏的纪念

从最初电视系学生自己做毕业作品的展映,到如今作品来自全国各大高校乃至国外名校;从露天广场上临时搭建的简陋展映棚,到如今拥有华丽灯光舞美的大舞台,这其中离不开新闻传播学部领导的支持和每届“半夏”人的努力。经历了十三年的风风雨雨,“半夏一点点在成长,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一个品牌,一种“半夏”人的传承与情怀。

作为本届半夏组委会的执行秘书长,同时又是13级辅导员和14电视摄影班主任的李昉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他与半夏的缘分:“2007年从我刚进中传的时候就知道‘半夏的纪念’这个活动,我研一时主持过第十届的“半夏”的晚会,我研二留校实习的时候,开始在“半夏”的组委会工作,今年是我在半夏组委会的第四年了,所以跟半夏的感情很深。”

中国足彩网:半夏的意义,李昉老师表示,半夏的意义是让同学们的影像梦想不停地延续下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经历,理解了影像,就会热爱它,同时,他们认识到了新的朋友,找到了实习的机会,走上了自己的创作道路。“同学们以后将影像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也好,爱好也罢,我希望影像可以为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谈到对同学们的希望,李昉老师说,他希望同学们都是站在舞台上的人,希望越来越多的作者可以认可“半夏”,把更多更好地的作品带到半夏,营造一个交流作品的氛围,最终可以让同学们得到熏陶,做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