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袖翩翩的同袍友谊

——访中国传媒大学广院子衿汉服社

发布时间:2014-09-17浏览次数:1547文章来源:《体育健康知识画刊》2013-05

广院子衿汉服社一共分成四个大组:汉舞组,汉歌组,礼仪组和衣冠组。汉舞和汉歌组自然就是指舞蹈和歌曲,礼仪组就是专门还原古代各种礼仪,比如说女子成人礼。衣冠组就是指专门负责汉服的细节,研究上至宫廷下至黎庶的衣冠演变,致力于复原各种汉服并将其尽可能地还原到现代生活中。 

他们告诉记者,汉服还真不是能随便穿,因为汉服的制作和穿法都是很讲究的的,不然就像影楼装。"影楼装",是他们对于电影电视剧里的汉服的称法,在他们看来,这些影楼装漏洞百出,打个比方,汉服最大的特点是"交领右衽",交领即左右衣领相叠,右衽是指左领压右领,衣襟系于右侧。反过来,右领压左领,就是左衽,而左衽一般是外族或死人的穿着。他们说在很多古装电视剧都忽视了这个细节,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群人穿着"死人"的衣服,但是演得还非常欢快。从这些小细节,多多少少能折射出当代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忽视。并且,现在一般的裁缝店也做不了汉服,他们社团如果需要缝制汉服,会专门找做汉服的老裁缝,因为汉服的细节很多,一般人不了解传统服饰的话,他们无从下手。由此看来,汉服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载体。 

在子衿汉服社,他们之间有一个非常有爱的称呼叫"同袍",不仅是他们,可以说只要是汉服复兴者之间都会这样互相称呼。"同袍"一词出自《诗经?秦风?无衣》泛指战友,而现在它被汉服复兴者重新演绎,类似于"志同道合者",表现出他们共同为汉服文化的复兴而努力的决心。 

广院子衿汉服社的成员告诉记者,日本人穿和服上班在日本是一种很自然的事,但是现在在中国身着汉服经常被围观,不清楚的人还会以为他们穿的是和服,这让他们非常伤心。但是他们希望他们此时的被围观,能换来将来大家的更多的接受和了解。


汉服,你感到尴尬 

什么叫尴尬,尴尬就是日本人可以着装和服,韩国人有韩服,而中国人只能穿西服;尴尬就是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少数民族自然而然的着装他们的民族服饰,并因此而骄傲,而作为人口基数最大的汉族,着装汉服却被视为不正常。这真的不正常吗?我们的汉服文化哪去了呢? 

汉服是中国汉族的民族服饰,它的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直到明代,它连绵几千年,就连"华夏"这个名字也与汉服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 ? 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所以,汉服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民族服饰而已,还有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和礼仪。

最早觉悟到这一点的,是生活在国外,身处他乡的人们,在每个国家的人都搬出了自己的文化服饰特色的时候,他们迷茫了,中华文化博大而种类繁多,但是我们恰恰忽视的遗忘的,就是最普通存在的—汉服!

也许你会说,汉服穿起来虽然漂亮,飘逸,但是太过复杂,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过去几千年里,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贫民百姓,都在穿汉服。因为汉服有礼服与常服之分,有宽大的礼服,也有干练的短打,可以满足各类人们的需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农民们下地耕种也是身着汉服的。如今,汉服的生活虽然已经远离我们,但是汉服文化已经觉醒,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汉服春晚。


  记:是什么吸引大家加入广院子衿汉服社? 

加入这个社团的一般都是好古风的,喜爱传统民族文化的同学,对中国古典文化,尤其是汉民族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汉服是一个符号,更多是其背后的传统文化,比如百家思想等等。

记:加入该社团是都需要一定的传统文化专业基础? 

零要求,全凭借个人的爱好。我们会通过开展活动,课外交流或者网络等方式,来传播这些传统文化,从最基本的汉服文化,推及到相关的传统文化,都会有涉及到

记:社团目前的成员有多少?男女比例是多少?

社团的成员总共应该有五百多人,具体的男女比例没有统计,但是我们学校的整个男女比例是37,我们目前能做到是基本保证每次活动的男女比例是1 1

记:社团的经费来源是什么?学校方面给予了哪些方面的支持?

提到社团的经费,只能用一个囧字来形容。我们的社团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社员的社费,每个社员在入社的时候会交十五元社费,因为人数基数多,所以说还是挺大一笔的。学校方面当然也给予了很多支持,比如说今天讲座的教室,就是学院提供的。而且通过评比,学校也会给予一定的专项基金。 

记:汉服的成本也蛮高的,你们活动中需要的汉服都来自哪呢?

我们社团本身就有一些汉服,可以租,也可以找专门的人做,但是因为经费问题,更多是成员们自己的汉服,因为很多社员都对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汉服非常感兴趣,大部分人都会专门做一套。

记:你们开展活动的频率高吗?都有哪些形式?还通过什么方式来传达这些传统文化?

基本上一学期会有个三四次。有相关的文化的讲座,比如今天的古风音乐。也有很多在传统节日里,比如说清明、上巳等节日的时候,穿着汉服举行一些室外活动或者礼仪。当然这是大的方面,小的来说,社员之间的更多的交流是在茶余饭后的聊天,而且现在网络也方便,我们有自己的微博,大家也有 QQ 群之类的,交流很方便。



记 :此类社团在全国高校多吗?社团目前与哪些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没有具体统计过,但是应该挺多,因为在北京,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估计有三四十个。比较熟的有四五个,比如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还有天津财经学院,并且之前有做过三校联合的活动,女子集体成人礼,就是租了一个大的场地,大家一起来做这么一个事。

记 :你们参加过汉服春晚,相比于其它学校的社团,你觉得你们的优势是什么?还有什么经验能分享吗?

我们毕竟是传媒类院校,同学都是学这个的,跟自己的专业很相关,相对于其它社团,这方面可能是一个优势。但是这个过程也是很艰辛的,节目排了一个多月,我们每天中午趁午休的时间在教学楼的顶层排练,周六周日的整个时间基本是在排练厅渡过的。不过,最后出来的效果还是蛮好的。

:社团今年有没有什么规划?

今年的话,希望做一台中国足彩网:汉服的线下晚会,就像汉服春晚类似,会有比如茶道(茶艺),古琴、汉舞等类型的节目。

还是希望更多人来关注这个。


  在与广院子衿汉服社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在他们眼中,汉服是一个文化符号,而更让他们着迷的是汉服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他们好诗词,好古琴,好汉舞,他们互称"同袍",在长袖翩翩中一点一滴的琢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细节,并深深为之陶醉。也许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中华传统文化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想起,并且以新的形式重新回到当代人的生活中。